Zenith

Tuesday, May 31, 2005

邓世昌

谈谈邓世昌之死

大凡知道甲午战争的,也一定知道邓世昌, 尤其是看过电影“甲午海战”的人们。在片中邓世昌为义勇的化身,在弹尽之时驾驶受伤“致远”号舰撞击日舰不果而牺牲。歌颂邓事迹的并非只是后人,大东沟海战一结束,李鸿章就开始为邓世昌表功;而光绪皇帝更是赐其“壮节公”,追封“太子少保”,并撰写祭文,中有“此日漫挥天下泪,有公足壮海军威”。邓世昌生前壮志未酬,死后总算享尽了荣耀。

邓世昌之死有几个版本,第一个是出自邓家乡广东番禺地方的官方县志::"世昌堕水,义仆刘忠同堕,以浮水木梃与世昌,使援以济,拒弗纳。复经他舰救出,世昌环视全舰荡没,慷慨言曰:'事已至此,义不独生! 奋身投海而殁。" 按这样记载,邓世昌已经获救后又跳海而亡。

第二个说法是来自大鹿岛地方官民: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人希望打捞沉舰钢铁,雇用了华人潜水员王绪年等。王潜入致远舰指挥舱内发现一骸骨,认为邓曾经从事英人学习海军,应当按例随舰而没,舰亡人亡。现在大鹿岛“邓世昌”墓就是王绪年打捞出的尸骨所葬地。

最广为流传的是这样一个版本:军舰沉没时邓世昌坠落海中,其随从刘忠以救生圈相救,被他拒绝,并说:“我立志杀敌报国,今死于海,义也,何求生为!”。他养的爱犬“太阳”亦游至其旁,口衔其臂以救,邓世昌按犬首入水,自己亦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。几名“来远”的水手支持这种观点,已近乎官方说法。

不过最后这故事还有一个比较尴尬的异说,"镇远"舰美籍雇员马吉芬(Philo McGiffin)少校战后回忆:"致远""舰内幸存者只有七名,他们依靠舰桥上的救生圈,被海潮冲向岸边,被一只帆船救出。他们所说,各不相同,难以置信。但惟有一点说法一致。据说,邓舰长平时饲养一头大狗,性极凶猛,常常不听主人之命。'致远'沉没后,不会游泳的邓舰长抓住一块船桨木板,借以逃生。不幸狂犬游来,将其攀倒,手与桨脱离,惨遭溺死。狂犬亦为主人而殉死。想来义犬救主之说,自古以来屡有所闻,但为犬舍命者,恐邓舰长首创先例,实乃不幸之人"。 如果此说为真,邓世昌是被自己狗给害死了。 (见《廿七八年海战史》别卷,第582页)

大鹿岛所藏是否邓世昌,用现代DNA技术一查就知;但多数人,包括海战亲历者,都对邓世昌亡于舰外而非舰艇指挥室内持赞同意见,而这正和王绪年的观点向左,就是邓作为舰长,并非随舰而亡,分歧只在于邓世昌是跳水还是坠水。

“致远”舰排水量2300吨,不是小舢板,若邓世昌坚守岗位,断然不会坠落水中。需要说明的一点是“致远”舰并非如流传所言为鱼雷击沉。“致远”号在战斗中装甲被炮火击穿,而密封舱的橡皮条因保养不善致使海水大量灌入舱内。全舰倾斜而面临沉没的威险。此时“致远”舰仍能全速冲向敌舰而被鱼雷击沉只怕是天方夜谭。大东沟海战北洋海军不仅有鱼雷艇,战舰上(包括“致远”舰)亦装备鱼雷;而日军大东沟一战,并无鱼雷发射记录。战斗后期,日军五艘战舰用狼群战术围着清国的两艘巨舰,可就是啃不透“定远”、“镇远”的装甲,无可奈何而撤离战场。如果日军使用威力强大的鱼雷,只怕大东沟就是北洋海军的葬身之地了。

邓世昌坠水的可能性不大,跳水的可能性不小;既然是跳水,多半不是抱着必死之心。“致远”舰沉没是大东沟海战的转折点,“致远”一沉,其它巡洋舰纷纷逃离战场,只有“定远”、“镇远”尚能凭借重甲支撑苦斗。北洋海军遭此惨败,极需找一个英雄来振作士气,而死亡的将领中或战死过早,或在逃离战场后阵亡,邓世昌也就成为“楷模”的不二人选,掩其过,扬其功,形象自然高大。但中日甲午海战北洋海军一无所能,全军覆灭,岂是一两个英雄所能挽回面子的。

Ref 1:

http://www.chinaiiss.org/

邓世昌
邓世昌(1849—1894),清末海军名将,民族英雄。原名永昌,字正卿。广东番禺人。自小立志海军,以御强敌。1867年,考入船政学堂海军驾驶班第一期学习。1874年,以优异成绩从船政学堂毕业,被船政大臣沈葆桢奖以五品军功,派任“琛航”运输船大副。次年任“海东云”炮舰管带,时值日本派兵侵犯台湾,他奉命巡守澎湖、基隆,获升千总。后调任“振威”炮舰管带,代理“扬武”快船管驾,获荐保守备,加都司衔。
1880年,北洋大臣李鸿章“闻世昌熟悉管驾事宜,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”,遂将其调入北洋水师,任“飞霆”、“镇南”炮舰管带。是年冬,随记名提督丁汝昌赴英接收订造的“超勇”、“扬威”两巡洋舰,1881年11月,回天津大沽。次年升游击,任“扬威”巡洋舰管带,获“勃勇巴鲁图”勇号。
1887年春,邓世昌率队赴英国接收清政府向英、德订造的“致远”、“靖远”、“经远”、“来远”四艘巡洋舰,是年底回国。归途中,邓世昌沿徒安排舰队操演练习。因接舰有功,升副将,获加总兵衔,任“致远”舰管带。1888年,邓世昌以总兵记名简放,并加提督衔。是年10月,北洋海军正式组建成军,邓世昌任中军中营副将,仍兼“致远”舰管带。1891年,李鸿章检阅北洋海军,邓世昌因训练有功,获“葛尔萨巴图鲁”勇号。
邓世昌是近代中国第一批自己培养出来的优秀海军将领。他“执事惟谨”,“治事精勤”,刻苦专研海军战略战术理论,注意学习西方海军的先进技术和经验。在他精心训练下,“致远”舰“使船如驶马,鸣炮如鸣镝,无不洞合机宜。”成为北洋舰队中整训有素,最有战力的主力战舰之一。
1894年9月17日,在中日黄海海战中,邓世昌指挥“致远”舰一直冲杀在前,在“阵云缭乱中,气象猛鸷,独冠全军”。后在日舰围攻下,“致远”多处受伤,船身倾斜。邓世昌对全舰官兵道:“吾辈从军卫国,早置生死于度外,今日之事,有死而已!”“然虽死,而海军声威弗替,是即所以报国也!”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第一游击舰队旗舰“吉野”号,决意与敌同归于尽。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,拼命逃窜,并向“致远”舰连连发射鱼雷,“致远”舰躲过一条泡沫飞溅的鱼雷后,不幸为另一条鱼雷所中而沉没。邓世昌坠落海中后,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,被他拒绝,并说:“我立志杀敌报国,今死于海,义也,何求生为!”,他养的爱犬“太阳”亦游至其旁,口衔其臂以救,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,毅然按犬首入水,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,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。
邓世昌壮烈牺牲后,清廷谥以“壮节”,按提督例从优议恤并追赠太子少保衔,入祀京师昭忠祠。山东威海百姓感其忠烈,于1899年在成山上为邓世昌塑像建祠,以志永久敬仰。1996年年12月28日,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命名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为“世昌”号,以示中国海军风骨。


Ref 2:

1938年6月,侵华日军为搜集钢铁,开始打捞黄海海战沉舰。他们从大连雇了一名中国潜水员王绪年,又雇大鹿岛渔民李桂斌作船工,配合日本潜水员打捞沉船钢铁,不料日本潜水员溺毙。王独自兼工。他先捞得致远舰船牌,继而又说:“我潜入致远指挥舱,见到邓大人尸骨。”王在水下找到指挥舱,见一堆尸骨。以邓世昌治军之严,战时舰上必无他人敢擅入指挥舱。再者邓世昌在英学习海军,了解海军例规,舰沉舰长与沉,断无逃生之理。三天后,王带一口袋,下水将邓世昌遗骸装出,交与李。下工后,二人会同鹿岛渔民李桂仁等人,将遗骸葬于鹿岛东口哑巴营,岛上百余人为祭。场面催人泪下。


Ref 3:

光緒皇帝 :“伏波横海,具折冲千里之威;劲草疾风,标烈士百年之节。”“军可撼山,期折蚩尤而献馘;心愿盟水,甘从海若而捐躯。”“此日漫揮天下淚,有公足壯海軍威”,
并賜予鄧世昌“壯節公”謚號,追封“太子少保”,御筆親撰祭文、碑文各一篇。李鴻章也在《奏請優恤大東溝海軍陣亡各員折》中為其表功,說:“……而鄧世昌、劉步蟾等之功亦不可沒者也”。清廷還賜給鄧母一塊用1.5公斤黃金制成的“教子有方”大匾,撥給鄧家白銀10萬兩以示撫恤。鄧家用此款在原籍廣東番禺為鄧世昌修了衣冠冢,建起鄧氏宗祠。

0 Comments:



<< Home